电主轴常见故障集中在发热、振动噪音、转速异常、精度下降、无法启动五类,核心原因多与润滑冷却、轴承磨损、电气驱动或安装维护相关,以下是具体故障及解决方法:
冷却系统故障(水冷堵塞、油冷油量不足);
轴承润滑不良(油脂干涸、填充量过多 / 过少);
转速过高导致风阻 / 电磁损耗过大;
安装过紧(主轴与主轴箱配合间隙过小)。
检查冷却系统:清理水冷管道水垢,补充油冷系统油量,确保冷却液循环正常;
优化轴承润滑:更换适配高速的润滑脂(如高温锂基脂),填充量为轴承空间的 1/3~1/2;
调整转速:根据主轴额定转速范围降速运行,避免超额定转速工作;
检查安装:重新调整主轴与主轴箱的配合间隙,避免过盈配合导致散热不良。
轴承磨损、损坏(滚珠剥落、保持架变形);
转子动平衡精度下降(积屑、零件松动);
刀具 / 工件装夹不平衡(夹具偏心、工件重量不均);
主轴与电机转子同心度偏差。
检查轴承:拆卸主轴,更换损坏的轴承,确保轴承安装预紧力适中;
动平衡校正:对主轴转子、刀具、工件分别进行动平衡测试,去除偏心质量;
规范装夹:使用高精度夹具,确保工件 / 刀具装夹牢固、同心;
校正同心度:重新安装主轴,调整定子与转子的同轴度,避免电磁不平衡导致振动。
变频驱动器参数设置错误(如最大频率、V/F 曲线不匹配);
电源电压不稳定、缺相;
电机绕组故障(匝间短路、绝缘老化);
编码器信号异常(反馈转速不准)。
核对驱动器参数:按主轴额定参数(功率、转速)重新设置驱动器最大频率、加速时间、V/F 曲线;
检查电源:用万用表测量输入电压,确保三相电压平衡,排查缺相、电压波动问题;
检测绕组: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绕组绝缘电阻(应>1MΩ),若短路需拆解维修或更换定子;
修复编码器:检查编码器接线是否松动,清洁编码器光栅,若损坏则更换。
轴承间隙过大或预紧力不足;
主轴锥孔磨损(刀具定位精度下降);
主轴变形(长期高温或过载导致);
润滑脂污染(混入铁屑、杂质)。
调整轴承预紧力:通过增减垫片或螺母调整预紧力,减少主轴径向 / 轴向窜动;
修复锥孔:研磨主轴锥孔,去除磨损痕迹,确保刀具锥柄与锥孔贴合紧密;
校正主轴精度:用百分表检测主轴径向跳动(应≤0.005mm),若变形需专业校正或更换主轴;
清洁润滑系统:更换污染的润滑脂,清理润滑通道,避免杂质进入轴承。
急停按钮未复位、安全回路断开;
驱动器报警(过流、过载、过热保护触发);
电机绕组短路、接地故障;
控制信号异常(启动信号未送达驱动器)。
检查安全回路:复位急停按钮,排查防护门限位、过载保护等安全开关是否闭合;
查看驱动器报警码:根据报警提示(如 ALM 过流、OH 过热)排查对应故障(如短路、冷却不良);
检修电机:排查绕组短路、接地问题,若故障严重需更换电机;
验证控制信号:用示波器检测启动信号、使能信号是否正常,排查接线松动、信号中断问题。
定期润滑:按运行时长(如每 500 小时)更换润滑脂,避免干涸磨损;
清洁冷却系统:定期清理冷却液过滤器、管道,防止堵塞导致温升;
避免过载运行:严格按主轴额定负载、转速加工,禁止长时间超负载工作;
定期检测:用振动仪、测温仪定期监测主轴振动、温升,提前发现潜在故障。
核心解决逻辑:先区分 “机械故障(轴承、装夹、冷却)” 和 “电气故障(驱动器、电机、编码器)”,优先通过外观检查、参数核对快速定位,再逐步拆解维修,避免盲目拆卸导致二次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