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多个机台效率记录的案例,以下是具体分析:
案例一:电子生产企业的螺丝装配防错
问题:组装设备时螺丝数量多,操作工易遗忘,导致不良品。
解决方案:设计带磁铁的机械手,根据装配需求自动抓取对应数量螺丝(如需5颗则抓5颗)。操作工仅需检查机械手上是否有剩余螺丝即可。
效果:通过机械手自动抓取螺丝,减少人为疏漏,显著降低品质不良率。
效率记录方法:记录机械手抓取螺丝的准确率及操作工检查时间,通过对比改进前后数据评估效率提升效果。
案例二:复印机风扇装配防反
问题:复印机内小风扇若装反会导致机械损坏,操作工因疲劳或遗忘易出错。
解决方案:在复印机旁安装小风车,装配正确时风车会因风扇产生的风而转动。
效果:通过风车转动直观反馈装配状态,无需操作工手动检查风向,合格率大幅提升。
效率记录方法:统计风车转动正确率及装配时间,分析改进后装配效率与错误率的变化。
案例三:AC-X5型托盘式自动络筒机的效率优化
问题:络筒效率受重复打结次数、切疵数等因素影响。
解决方案:
分析单锭络筒数据,识别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(如重复打结次数过高)。
优化管纱质量、调整电子清纱工艺参数、加强设备维护。
效果:通过减少重复打结次数和切疵数,络筒效率显著提升。
效率记录方法:
记录单锭络筒数据(如生产时间、锭位关停时间、切疵时间等)。
计算络筒效率(如络筒效率=实际产量/标准产量),对比改进前后数据。
案例四:冲压设备的OEE(综合设备效率)记录
问题:需全面评估设备生产效率,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损失。
解决方案:
通过传感器、PLC等工具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(如运行时间、生产速度、产品合格数量)。
计算OEE值(OEE=时间开动率×性能开动率×合格品率)。
分析六大损失类型(如故障停机、换模时间、短暂停机等),制定改进措施。
效果:通过持续改进,OEE值逐步提升,设备整体运行效率提高。
效率记录方法:
使用数据采集软件(如EZ Data Logger)或组态软件(如InduSoft Web Studio)记录设备运行数据。
生成帕累托图、饼状图等分析图表,直观展示效率损失分布。
将OEE值及改进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,调整生产计划和设备维护计划。
案例五:泓格科技的机台生产优良率监控系统
问题:需系统化监控机台设备运作效率,提升机台寿命与效能。
解决方案:
使用电流电压转换器、RMS输入模块等硬件监控机台电流、环境温湿度等参数。
通过组态软件(如InduSoft Web Studio)进行中央监控,将数据写入远端资料库。
透过历史资讯查询,协助理清机台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。
效果:实现机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,提升生产效率与设备可靠性。
效率记录方法:
记录机台电流、环境参数等实时数据。
通过组态画面实时监控设备状态,生成历史数据报告。
分析历史数据,识别设备故障模式,优化维护计划。